“硬核”青春在闪光 他们在南京儿医同“战斗”
江苏健康
全力聚焦江苏卫生健康事业的实践与探索、经验与理念,为全省医药卫生战线提供一个集中展示、传播、宣传的平台,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2023-01-01 11:00
关注

“老师,科里最近人手肯定紧张,我留下!”“主任,我年轻,能扛,我留下来和你们一起值班!”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最近十多天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迎来了病人就诊的高峰,各科室的医护力量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危难紧张的时刻,不少正在医院“规培”参与各科轮转学习的医学研究生却坚定地选择留下来,与师长并肩坚守岗位,不畏惧、不退缩,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

这种“战斗”的日子 越难越爱

“主任,接下来一段时间医院里肯定挺忙的,我留下来帮忙,反正我家离南京近,等这段时间忙完了回家过年也来得及!”十多天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医院也迎来了新挑战,南京市儿童医院的第一波小患者就诊高峰也来临了,医院和医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保证安全,医院允许所有在院医学研究生可以暂停“规培”学习先行回家。一方面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因病越来越少,医务人员的紧缺一时成了最大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原本可以回家的骆莹莹主动请缨,要求留下来和呼吸科主任赵德育等老师一起帮助更多的小患者。“她和其他一些医学研究生真是好样的,一直跟随在我们后面帮忙,小助手们的工作开展得很好!”赵德育主任称。

“刚开始十来天是在呼吸科帮忙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老师指导下接诊小患者,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报告……”骆莹莹称。2022年已经读研究生二年级的骆莹莹学的是儿内科呼吸方向,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应对前来呼吸科看病的小患者的能力还是有的。但有能力并不代表就没有压力,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呼吸科的小患者在短时间内增加不少,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焦急的家长,生病哭闹的孩子,这种“大场面”骆莹莹还真没见过。

“家长、孩子焦躁,我不能焦躁,还是应该按流程来接待,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时候的骆莹莹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不少,每天上班前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上述的话。有家长因为带孩子排队急躁了,和接待的骆莹莹大声嚷嚷,她将这一切放在心底,还是主动上前安抚这位家长的情绪。有家长因为孩子的病情拉着她反复询问怎么治疗,尽管已经很累了,骆莹莹还是一遍遍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反复解释着……中间有两三天,骆莹莹也生病发烧了。不过在扛过去之后,她很快就返回科室和老师们继续并肩“战斗”。“这种‘战斗’的日子,越难越爱!”她称。

十几天下来,收获的不仅有忐忑和紧张,也有治病救人后的欣慰。骆莹莹称,最近因为新冠病毒感染咳嗽的患儿不少,有的因为咳嗽时在吃东西,异物呛进肺中,引发危急情况。她跟在赵德育老师后面帮忙,用支气管镜给患儿进行了内镜治疗,从中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术。

用我的辛苦换来小患者的健康很值得

“作为一名学生,她本来可以在这波小患者看病高峰前回家的,想不到当医院征求意见的时候,她义无反顾选择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扛,真是好样的!”提起最近在科室培训的医学研究生李慧霞,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程锐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一名立志从医的人,这个时候就应该冲锋在前,治病救人,绝不能退缩!”李慧霞称。作为一名已经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李慧霞平时除了要完成导师安排的一些科研任务外,还要在医院各个科室轮流锻炼。最近在新生儿科,她平时就需要做管床工作,每天有十来位小患者需要她的帮助、指导。“这些患者都很特殊,都是一些新生儿,暂时还不会讲话,身体哪里不舒服,根本不会讲,有的只是痛苦时的哭泣,这就更需要我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面对疫情防控的调整,新生儿科病房的小患者也是相应增加的,这个从肉眼上明显就可以看出来。就所在的病区来说,以前李慧霞在晚上值班的时候,一个班下来少的时候收治一两个患儿,最多的时候一晚上也就收治四五位患者,可最近有一天晚上值班一下就收治了16位患儿。“那一个晚上真是紧张,从上班开始,不停给患儿办接诊、问诊,真恨不得自己能多长几只手、多长几条腿,一个班下来嗓子也说哑了,人更是累瘫了!”李慧霞称。

患儿不断增多的同时,李慧霞也看着病区的医护在不断减少,不少老师都因为发烧倒下了,虽然中间她也有过几天的不舒服,但仅休息了几天,还没完全好就又悄悄地来工作了。其间,身边不少老师在短暂休息一两天后重新走上岗位,她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名医生的职责和坚守。“不少老师都是我的榜样,你像我们的住院医师郭楚楚老师发烧很严重,休息两天后就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还有像孙永萍老师,也是发烧、咳嗽严重,都没怎么休息,又重新回来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相信这段时间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医学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用我们的辛苦,换来小患者的健康,我觉得很值得!”李慧霞称。

忙碌并时刻被感动着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何颖朗和其他一些坚持在院的医学研究生经受住了考验,体现了一名医生的优秀品德和良好素质!”刚刚研究生一年级的何颖朗最近在医院的重症病房工作,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主任缪红军将她及其他同学的表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多次为他们点赞。

“我老家是广东的,疫情也很严重,这个时候不如不回家,留下来和大家在一起挺过这段时间,于是我就主动和主任说留下来帮忙!”采访的时候,何颖朗声音还很嘶哑,时不时还咳嗽几声,最近这几天来她也被病毒所感染,有时候是带病坚持工作。

何颖朗介绍,重症病房由于病人情况都很危急,正常平时有八九个医生在值,晚班更是按规定要2名医生值守。最近疫情政策调整,进来的患者很多,而眼看着身边的医生们却逐渐倒下不少,发烧的、咳嗽的,各种症状都有,医生减员起码一半。以前是4天左右轮一次夜班,前几天人员最紧张的时候2个医生要一起值班24小时,否则人手就轮转不起来,会影响治病救人。“这个时候大家都承担了一名医生的光荣使命,没有发高烧的都坚持在岗,症状严重的才回去休息一两天,然后又自觉回来上班了。我年纪轻一点,有时候就跟在老师后面顶一顶!”何颖朗称。

重症病房的工作是紧张的,送过来的患儿不少都面临着生命危险。为了给孩子争取时间,缓解家长身上的压力,上班后何颖朗都是要求自己时刻紧绷起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加快速度,尽快让等待救治的患儿入重症病房。“一边是接患儿办理入院,一边可能病房的哪位患儿的仪器又响起了警报声,还要去紧急处理一下,这个时候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何颖朗称。

何颖朗称,最近忙碌的同时也在不时收获着感动。前几天,她陪同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去做核磁共振,在检查完之后,家长有点焦虑,询问她检查结果何时能够出来。何颖朗安慰她:检查结果没有这么快出来,可能稍晚一点会出来。就是这个正常的回答,家长却很感动地说:“哦,好的,谢谢。你们也挺不容易的,这么晚了,还生着病,辛苦了!”

“不经意的几句话让我整个人都觉得很温暖,觉得我再辛苦都值得。其实像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能患儿或者家长的一句话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鼓舞!”

150余名医学研究生“战斗”在南京儿医

“这些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重要关头却没有退缩,选择留下来和老师们一起‘战斗’,我为他们的表现而自豪!”太阳集团8722com副院长唐维兵教授称。

唐维兵介绍,学院现有儿科专业研究生210人,在本次疫情政策调整后,有七成共150个人选择留在老师身边一起“战斗”。他们有的每天准时跟随老师一起,参加科室早查房、值班,协助老师开展患者问诊和治疗工作,有的积极与小患者及家属交流安慰、交代注意事项。从近期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主力军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唐维兵称,像上面三位这样的医学生在医院还有很多。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将抗疫一线当成学习历练的“课堂”,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有情怀”的新时代医学生风采。

通讯员 于露露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