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艺术陪伴,疗愈童心

发布者:ekadmin发布时间:2021-04-22浏览次数:1317

4月7日下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住院部11楼童馨小屋里,小女孩瑶瑶(化名)正玩得不亦乐乎,她一会儿跟着社工小姐姐做手工,摆弄着手头的折纸爱不释手,一会儿又穿梭在乐园中畅玩。 


  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像童馨小屋这样的活动空间还分布在很多地方,萌萌的托马斯小火车、卡哇伊的大号粉色芭比、丰富多彩的绘本、眼花缭乱的玩具……在这里,志愿者们投身“艺术愈童心”住院患儿人文抚慰志愿服务项目,让孩子们面对病痛和治疗时少一些惧怕。 


  近日,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名单公布,该项目经由国家卫健委推荐,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 


  一间间“童馨小屋”,孩子们的“心灵港湾” 


  病痛本身就会造成身体不适,再加上陌生的医院环境、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不少孩子一见到“白大褂”就躲,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问题。医务社工顾玥就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入院的小患者,孩子烦躁得大喊大叫,甚至不停地揪头发、打脑袋,而一旁的家长情绪也跟着激动起来。 


  “我们把孩子请到童馨小屋里,先给他一份超轻黏土,让他放在手里捏,有的时候,玩具会帮孩子们放松下来。”顾玥说,陪伴的第一步,就是先提供一些玩具,帮助孩子们在陌生环境里放松。“如果是低龄宝宝,小屋这边的声光电玩具比较合适,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就会有一些扮演角色的游戏,请他们做‘医生’来治疗‘病人’;再大一点,小屋里也有棋牌、拼图等益智类的玩具提供。” 


  随后,根据孩子的不同病症,志愿者会通过绘本等详细介绍治疗的情况,鼓励他们勇敢配合。 


  志愿者贴心陪伴,缓解家长、儿童不安 


  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解未来可能需要接触什么样的治疗,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可以得到一定消解,面对治疗时的配合程度也变得更高。 


  项目负责人汤冰焱回忆,通过“牙牙保卫战”这个口腔术前舒缓项目,一个原本害怕拔牙的孩子勇敢地配合医生完成了治疗。


  5岁的可乐(化名)从小伙伴处得知拔牙很痛,一进医院就非常抗拒治疗。汤冰焱先是陪他到了一间空置的治疗室,请他了解治疗需要用到的工具,然后通过团队自制的绘本书籍,详细介绍治疗的情况,并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汤冰焱说,通过长达一个小时的陪伴讲解,孩子鼓足勇气躺到了治疗床上,治疗期间,虽然小手还是紧张地攥着汤冰焱不放,但只是在不适时哭了几声。 


  “孩子妈妈说他已经非常勇敢了。治疗结束后,孩子在临走前突然就冲过来抱着我,说‘谢谢姐姐陪着我’。那种被信任的感觉,让我们更有了坚持项目的动力。”汤冰焱说。 


  2015年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的“艺术愈童心”住院患儿人文抚慰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陆续开发“牙牙保卫战”“穿刺我不怕”“梵高的向日葵”“来自星星的孩子”等系列艺术疗愈服务。志愿者们在医务社工指导下,与临床专科联动,利用绘画阅读、制作手账本、开设油画展览等艺术创作方式,走进住院患儿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接纳与心灵疗愈,度过快乐的在院时光。 


  “治疗我不怕”,院方奖励“小勇士”获赞 


  “艺术愈童心”住院患儿人文抚慰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们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住院患儿需求为视角,倡导艺术表达童心,从创造力、沟通表达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改善患儿的情绪焦虑和行为障碍。同时,针对陪伴家长的焦虑,志愿者及时释疑解惑,协助缓解家庭心理负担,加强医患间沟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陈梅说,住院病区里的童馨小屋和志愿者的贴心陪伴,让很多孩子、家长的不安得到了缓解,孩子们获得由院方发放的“小勇士”证书后,很开心。家长们为医院打出了“100分”的满意度评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团委书记周景介绍,负责这一项目的医院青年志愿服务队诞生于2002年,是一支由该院党委牵头,团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共同参与,以医务社工+志工+职工“三工联动”模式运行的队伍,聘请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授为项目督导,先后引进儿童乐益会、迪士尼英语等10余支公益机构志愿者队伍和20余支高校志愿者团队。 


  依托医院建设运行的7间儿童游戏活动空间,千余名志愿者已陆续开展超过6000场游戏活动,服务近万名住院患儿。此前,该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表彰。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源源

原文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1-04/15/content_55_22297.htm